平松守彦:帮中国农民“一辈子过好日子”

平松守彦:帮中国农民“一辈子过好日子”

  

国际在线记者和平松先生在其位于大分县的事务所合影
 

平松先生在事务所内接受国际在线记者采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谢宏宇):提起平松守彦这个名字,可能很多生活在都市的中国人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在江苏、江西、甘肃、上海、湖北等地的农村,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却并不陌生,他所倡导的“一村一品”活动使当地很多农民利用自身资源脱离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这位年已86岁的日本老人,因其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卓越贡献,曾于2002年获得过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近日,国际在线驻日本记者专程前往平松守彦的家乡日本大分县,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和他所倡导的“一村一品”活动。
 
1979年,平松守彦应故土乡亲的邀请,放弃了在日本通产省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大分县,并通过竞选成为大分县的新知事。他没想到自己一干就是6任,直到2003年以80高龄卸任,平松成为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县父母官。
 
平松先生多次竞选成功、广受当地百姓爱戴的一个重要缘由,就是他上任伊始所倡导的“一村一品”活动。这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振兴区域经济为目标,号召每一个村镇培育发展一种符合自身特色的农副产品,实现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和深层次发展。平松先生精神饱满地谈及当时发起“一村一品”活动的初衷:“最初,这里的农村很贫困,大家没有干劲,很多人都到大城市去工作生活了。我想只要多生产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让大家提高收入,即便不去东京那样的大城市,也可以一辈子过上好日子。此外,还可以解决农村人口不断减少的问题,给大家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乡镇环境。”
 
“一村一品”活动并不只是简单地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包含着引导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和提升整体农业发展水平的深层次考量,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立足本地,放眼世界,培育具有地域文化特点,具有品牌效应的拳头特色产品,成为整个地区走向全国和世界的名片;二是自主自立,锐意进取,由当地居民通过创新农业科学技术手段,整合当地农作物品种,来自行决定发展的农业种类,政府只是在技术和市场开放等方面给与支持;三是培养人才。开展“一村一品”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敢于迎接挑战、具有先见性和创造力的地区带头人,才能保障一村一品运动长远、有序的发展。
 
最初,平松先生并没有想到自己所提倡的“一村一品”活动会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随着这一活动不断取得成效,中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大国,最先关注了这一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而中国也因此成为“一村一品”活动最早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平松先生记忆犹新地回忆起“一村一品”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在国外,中国上海是最早开始推广‘一村一品’运动的地方。当时为鼓励厂商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主要推广‘一厂一品’运动,号召对产品品质进行科学管理。此外还号召对当地土特产品进行开发。此后,在武汉开展了号召每个乡村发掘一个致富之宝的‘一村一宝’活动。在西安举行的‘一村一品’运动第二次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等很多国内外重要人物和农业界人士都出席了。此后,这项活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村一品”活动不仅促进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帮助中国农民增加收入、摆脱贫困,它还以“以民促官”的形式,从民间交流的角度,为中日两国友好谱写了华章。前几年,由于日本前领导人屡次在历史问题上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很多有识之士积极努力,在民间交流方面,为修补陷入冰点的两国关系做出了很大贡献。“一村一品”活动在这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山先生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特意说起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我辞去知事一职后,2005年,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先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当时中日两国关系正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而受到严重影响。曾先生对我说,中国的‘三农’问题需要解决,应该在中国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活动,这也是以两国民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来纠正官方的错误行为,缓和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那以后,从南方的云南省到北方的大连、沈阳等地,‘一村一品’活动又得到了更大发展”。
 
对于本次当选“十大国际友人”,平松先生很谦虚地将自己所做的贡献描述为发展农村经济中最底层的工作:“有很多人在为日中友好做出努力,中国在取得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相对落后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我作为关注这一问题并为此做出努力的很多人中的一员,对这次当选感到很光荣,也觉得是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受到了瞩目。日本的宗教、文字等文化都是以前从中国传来的,两国之间虽然过去有不幸的战争历史,但是两国间的友好对世界和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觉得虽然我们从事的仅仅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基础的工作,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努力,为日中两国的友好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将是我们最大的祈愿”。
 
资料来源:国际在线
转载时间:2013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