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

仁者寿

— 记日本友好人士冈松庆久先生
 
 
2011年6月27日,《冈松庆久短歌选》研评会在顺义区新右滨河路”冈松庆久业绩陈列馆”报告厅举行,笔者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颇有收获。
 
笔者对日本短歌是门外汉,但对这位友人为中日教育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深为感动。
 
冈松庆久是谁?他是一位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今年已是98高龄的日本友人。
 
冈松庆久先生1913年6月30日生于日本神户市,现住京都,是京都的实业家。先生1934年于歧阜高等农林学校毕业后,进入大日本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从1943年到1945年9月被派到中国上海的啤酒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回国后继续在大日本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独立的经营生涯。1987年先生74岁的时候辞去了所有的职务,仅仅作为一个纯粹的民间人士,以个人的力量致力于国际民间交流。
 
几十年来,冈松庆久先生怀着对中国人民深深的爱和感谢,同中国各界人士保持着友好关系,积极地援助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等地设立了奖学金,在北京、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设立了文化教育基金,援助了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和哲学所等,还向中国各界赠送了美术画册2万余册、各类图书36万册。另外,也有很多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和作短期研究的中国学者受到过冈松庆久先生的援助。至今,冈松庆久先生倾注于中国的科学文教事业和中日文化交流的资金已超过4亿日元。
 
1995年冈松庆久先生在北京捐款成立了“冈松庆久文化国际交流基金会”,1996年度这个基金援助了广西、青海、河北、山西、内蒙古、四川、湖南、陕西、黑龙江9省、自治区的 2所中学、13所小学,在北京召开了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表彰大会,给14所大学的75名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颁发了奖学金,同时给200多个图书馆和机构捐赠了12000册图书,协办了“20世纪中国法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学术研讨会”。
 
1997年在安徽大学等3所大学召开了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奖励大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日语演讲会,援助了河南、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山西、河北、内蒙古8省、自治区的20多所中小学,在陕西富平县设立了“冈松庆久图书馆”,协办了“炎黄文化和经济开发研讨会”、“佛教文化研讨会”、“香港回归和基本法报告会”等5个会议和一个书法展,还援助了“邓小平时代的中国”、“走向法治之道”等7本书的出版。
 
1992年冈松庆久先生的自传《播种》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出版。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记录了先生的经历和他所主张的“每天的行动都应是为他人奉献”、“把自己得到的还原于社会”、“向世界播种爱的种子”的人生哲学。自传里随处洋溢着“他人第一、奉献第一”的精神。在我国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报纸、杂志也登载了书评。根据这本书编的《“播种”连环画》、《冈松庆久格言集》、《奉献的人生之路》、《冈松庆久事迹赞.》等书的中文版也在我国发行。
 
关于冈松庆久先生的事迹,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检察日报、团结报、黑龙江日报、北京电视台以及受过奖励地区的十几家电视台都介绍过。李铁映(原国务委员)、程思远(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马文瑞(原政协副主席)、胡绳(原政协副主席)、李德生(原中顾委常委)、黄华(原国务院副总理)、罗豪才(原政协副主席)、王文元(原政协副主席)等领导人都为冈松庆久先生题过词或致过函,赞扬冈松庆久先生的奉献精神。
 
冈松庆久先生一生从事技术工作,在晚年回顾自己一生走过的历程,将名利之淡泊,对友情之珍重,对晚暮之兴叹,写下了几百首短歌,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敬铭精选了142首译成中文出版,从中可以看出冈松先生处世之豁达大度,对人生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其笔触轻快、恢谐、隽永、感人,尤以针对当今世人的名利纷争、炎凉世态极尽贬伐,不异于盛暑之一剂清凉剂。笔者藉此次研评会读到了冈松庆久先生的短歌,从中领略做人之道,实在感谢南敬铭教授。
 
据最近访问日本回来的学者介绍,冈松庆久先生现在身体硬朗,每天要骑自行车至少一个小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思路清晰,每天以素食为主,看上去不像是个年近百岁的老人。据先生说他如此长寿的秘诀是“心理平衡、饮食平衡、动静平衡”12个字,正是印证了一句俗语:仁者寿。这是他几十年的养生总结,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恐怕都是一样的吧。
 
冈松庆久精神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贾蕙萱曾用日本式诗歌如俳句、短歌赞扬过他,此次研评会上又特地朗颂了她用金字塔的形式写的一首15行120字的诗颂冈松精神:
 
善--行善--以资助--文化教育--迎古稀之时--制定人生计划--感谢社会的恩泽—慷慨解囊劳动所得--出售私家园林再融资--毫无吝惜积极还原社会--深得各阶层人士高度赞赏--得知自己的资助有用武之地--故此欣慰高兴奔走便作诗撰文--心境愉悦酿就健康长寿将迎百岁--他就是日本京都耄耋老人冈松庆久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一种高大坚固的角锥体陵园建筑,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其形状象汉字的“金”,中国人叫它为“金字塔”,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贾教授认为,它体现了古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人死后可以附在金字塔中的木乃伊上得以复活,在另一个世界永久存在。冈松庆久老人的生死观甚为超前。金字塔是梯形分层,又称作阶梯金字塔,冈松庆久先生的慈善事业与其生死观犹如金字塔阶梯在逐渐升华。贾教授用金字塔形式创作诗歌不愧是一种创新,为此次研评会注入清新氛围,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笔者并不认识冈松庆久这位友好人士,但趁此次参加研评会仔细参观了《冈松庆久业绩陈列馆》,深深为先生的事迹感动。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从生理要求上说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但是只为自己活着是禽兽私心,毫无价值,只不过是一个废物。要时刻想到别人,想到社会,创造条件为社会作贡献,为别人发出光和热,人的一生过的才有意义。冈松庆久,我们东邻的一位友人,确实是我们的一个处世楷模。
 
颜锡雄
2011年7月20日